拍風光的時候,除了畫面本身的美感,你還可以有更進一步的追求,那就是內涵。按照以下 4 個步驟來,你就可以用你的風光攝影作品來“講故事”。
1. 前期“偵查”
要想讓你拍攝的風光照片有故事性,首先你得去發現故事——這不僅僅是在場景中利用環境元素進行構圖,還需要進行一些前期工作。
以一個公園為例,你需要在去那兒之前對它的背景進行一些查詢:它是什么時候建立的?這片地區的前身是什么?它曾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?它有哪些特色?它有哪些著名景點......
掌握這些“背景知識”之后,你就可以依據這些“情報”來規劃你的拍攝了。有條件的話,還可以瀏覽一下前人拍攝的相關照片,你會對這個公園有更直觀的印象。
在開始正式拍攝前,你可以先粗略地對整個區域進行一次游覽,以更好地熟悉交通條件、拍攝環境等信息。然后,就可以開始進行正式的創作了。
前期環節讓你對拍攝對象有更好的了解,從而可以針對性準備相應的器材
2. 使用不同焦距
你在“偵察”環節應該已經知道哪個場景有最多東西可拍、值得拍了,不妨把這個區域設置為創作的“主場景”,從這里開始創作。
第一步最好先拍攝整個主場景的廣角全景圖。通常,這一張照片的藝術性通常不太高,很少會在展示時放出來,但它的“記錄性”要遠大于“藝術性”。
你可以直觀地記錄下這個場景發生的事件,然后從中挑選一些最有代表性、觀賞性的元素,貼近(或使用長焦)進行拍攝。
我們來看一個詳細的例子。
比如說,在某處海灘上,可以看到,由于某種特殊的自然事件,導致海灘上出現很多死魚——但這一點在一開始拍攝的大全景照片中幾乎看不出來,因為死魚的“個頭”太小,沒辨識度。
所以,你可以考慮使用長一些的焦距拍攝。用中等焦距鏡頭拍攝后,就可以看到大致的場景特征——滿地的死魚:
再使用更長焦距的鏡頭或貼近拍攝,你會越來越接近場景的特征元素,并且更細致地描繪它的形狀、色彩、結構等細節,甚至給它來一張大特寫:
通過拍攝不同場景的照片,你從不同的維度全面地記錄了這個場景中發生的故事——大到場景位置和景物規模,小到單個畫面元素的細節特征。
3. 使用最佳光線
下一步是從你在同一場景拍攝的不同焦距照片中,挑選出你最滿意的一張(或數張),然后考慮哪種光線條件下它們可能會更好。
是否有一個形狀很棒的主體,可以利用逆光勾勒出有趣的輪廓(或拍攝剪影)?它是透明的嗎,用逆光拍攝會不會顯得很通透很有質感?它會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段里(如正午)產生有趣的投影嗎?它會不會在暖色調的“黃金時刻”光線中看起來更好?是否需要色彩鮮艷的、戲劇性的天空來裝點這一場景......
考慮這些問題。在大部分情況下,你都會發現,你的作品有“更理想”的光線條件。如果有機會,重新安排一次拍攝計劃,利用好這些“最理想”的光線條件,最大幅度地改善這些你“最滿意”的作品吧。
4. 放在一起,展示
把整理出來的圖片放在一起,放在社交網絡的相冊里一起展示吧,最好再按照一定的邏輯方式(比如說地理上的聯系/同一場景的放在一起)進行排列,并配上一些解說性文字(不需要太長)。
與零散的,沒有產生聯系的風光照片相比,這樣的一組照片明顯更有內涵,更立體,更有趣味性。
不僅如此,創作它的過程本身也是對你攝影水平的鍛煉和提高——雖然可能很累,并且要耗費多得多的精力和時間,但這仍然是值得的!
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,感謝您的收看,我們下期再見。
商業合作QQ:362293157